課程思政建設思路和方案范文(精選6篇)
【www.hiltongrandvacatioins.com--方案】
方案是對未來要做的重要工作做了最佳安排,并具有較強的方向性、導性粗線條的籌劃,是應用寫作的計劃性文體之一。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課程思政建設思路和方案范文(精選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課程思政建設思路和方案篇1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文件要求,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結合學校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緊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按照“所有課程都有育人功能”的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每一門課程,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建設目標
堅持課堂教學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主渠道,通過深化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深入挖掘課程思政教育資源,優化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在知識傳授中強調價值引領,在價值傳播中凝聚知識底蘊,做到“課程門門有思政、教師人人講育人”。
三主要內容
緊緊圍繞堅定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這個中心環節,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為主線,圍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憲法法治意識、道德修養等重點優化課程思政內容供給,引導學生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遠大的理想抱負、確立科學的價值觀念、增強自身的綜合素養。課程思政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ㄒ唬├硐胄拍罱逃?/p>
把馬克思主義的經典理論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融入課程內容,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教育引導學生了解世情國情黨情民情,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
?。ǘ┥鐣髁x核心價值觀教育
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到課程教學過程中,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從國家意識、法治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和個人誠信意識等多個層面,加強社會公德、法治理念、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教育引導學生把國家、社會、公民的價值要求融為一體,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精神追求、外化為自覺行動。
?。ㄈ┲腥A優秀文化教育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課程教學,加強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使我國改革發展的偉大成就、重大歷史事件等與課程中的相關內容相契合,引導學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ㄋ模┞殬I素養教育
把職業素養教育同課程教學內容緊密結合起來,重點圍繞職業道德和職業倫理等方面,弘揚和培育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培養遵紀守法、愛崗敬業、無私奉獻、誠實守信、公道辦事、開拓創新的職業品格和行為習慣,使課程教學的過程成為引導學生學習知識、錘煉心志和養成品行的過程。
四主要任務
?。ㄒ唬┩晟平虒W大綱(質量標準)與教學內容
強化課程建設管理,修訂教學大綱(質量標準),在課程目標中增加“課程思政”目標,設計相應教學環節,并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學生的學習任務中,體現在學習評價方案中。
深入梳理專業課教學內容,結合不同課程特點、思維方法和價值理念,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程教學,達到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
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及時將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新進展、實踐發展新經驗、社會需求新變化納入課程教學,教育引導學生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
自然科學類課程要突出培育科學精神、探索創新精神,注重把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貫穿滲透到專業課教學的始終,引導學生明確人類共同發展進步的歷史擔當和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學高峰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工程技術類課程要突出培育求真務實、實踐創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發學生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培養學生踏實嚴謹、耐心專注、吃苦耐勞、追求卓越等優秀品質。
人文社會科學類課程要重視價值引導和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培育高尚的文化素養、健康的審美情趣、樂觀的生活態度,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提升審美素養,不斷激發創造創新活力。
體育類課程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引導學生養成運動習慣,掌握運動技能,培養學生頑強拼搏、奮斗有我的信念,激發學生提升全民族身體素質的責任感。
?。ǘ┩七M課程教學模式改革
結合課程思政教學工作需要和各門課程特點,統籌建設線上線下教學資源,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大力推進混合式教學、問題式教學、案例式教學、項目式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等改革,把課程思政滲透于專業課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主流價值觀念的熏陶,讓知識傳授更有溫度,讓價值引領更有力度。要通過多樣化教學模式,加強理論與實際的有機結合,提升課程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ㄈ┥罨n程考核評價改革
結合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推進課程考核模式與考核內容的改革。改革過程性考核,將學生的政治思想、精神素養、道德情懷、工程意識等方面考核納入教學過程考核中,強化學生的價值判斷、思維能力、團隊精神和創新精神。改革課程考核,合理設計考核題目,融入思政元素,不斷強化學生的職業素養、社會責任、安全意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
?。ㄋ模┨嵘處煹挠艘庾R和能力
加強教師的培訓培養,把課程思政要求納入教師教學培訓、教學競賽和教研活動中,轉變教師輕價值引領的觀念,增強教師育人意識和育人能力,養成主動研究、持續改進課程思政的自覺意識。發揮教學名師、專業負責人的示范帶頭作用,鼓勵思政課教師與專業課教師協作開展課程思政研究與教學改革實踐。
?。ㄎ澹┙∪n程思政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在教學過程管理和質量評價中將“價值引領”作為一個重要監測指標,從源頭、目標和過程上強化所有課程的育人功能。在課程評估標準中體現課程思政要求,將價值引領作為一個重要觀測點,督促任課教師將課程思政落到實處;在課堂教學質量評價中設置“價值引領”指標點,充分發揮領導干部聽課、教學督導、學生評教、同行評價的作用,對課程思政的內容、形式、效果加強引導和指導。
五實施保障
?。ㄒ唬┘訌娊M織領導
成立由黨委書記、院長為組長,分管校領導為副組長,教務處、宣傳部等相關職能部門、二級學院(部)負責人為成員的課程思政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指導、推進二級學院(部)推進課程思政教學研究、教學管理、質量保障等方面的建設和改革,并對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出現的重要問題進行研究、咨詢和指導。二級學院(部)要充分發揮課程思政建設的主體作用,在組織開展專業與課程建設、教師教育培訓、教學過程管理、教學質量監控等工作中,明確課程思政的目標、要求和責任,扎實推進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深入開展。
?。ǘ娀顧C制
將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納入學校教學改革項目,設立課程思政教改專項,通過項目的形式對課程思政工作提供資助,為課程思政工作有序推進提供保障。對于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成效突出的教學改革項目,評選校級教學成果獎給予獎勵。鼓勵各學院設立專項經費,為課程思政工作有序推進提供保障。
?。ㄈ┘訌娛痉兑I
立項建設一批充滿思政元素、發揮思政功能的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培養和選樹一批具有親和力和影響力的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和團隊;提煉一系列可推廣的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典型經驗和特色做法;形成一套科學有效的課程思政教育教學質量考核評價體系。
課程思政建設思路和方案篇2
為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有效推進學?!罢n程思政”工作深入開展,促進思政教育和專業教育的有效融合,提高學校整體思政工作水平,根據《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教黨〔2018〕6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發〔2016〕31號)等文件要求,結合學校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深入貫徹全國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和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精神,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入挖掘各門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按照價值引領、能力達成、知識傳授的總體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推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總體目標
通過“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深化教書育人內涵;引導教師自覺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類課程教學,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一;強化思政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充分發掘和運用各學科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將專業知識與思政元素深度融合,建設一批充滿德育元素、發揮德育功能的“課程思政”示范課程,構建“課程思政”育人體系。
三、基本原則
1.遵循教育規律。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教學基本規律,精心設計課程、認真組織教學,促進“課程思政”建設的科學性、系統性、高效性。
2.發揮教師主體作用。加強教師“課程思政”意識培養,提高教師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的教學能力,充分發揮教師課程育人的主體作用,保障教師有效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工作。
3.注重改革創新。引導教師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在課程教學過程及教學資源建設中的應用,改革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手段,拓展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入渠道。
四、思政元素
1.理想信念教育。把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融入課程內容,教育引導學生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立志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課程始終,從國家意識、法治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和個人誠信意識等層面,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課程教學,加強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引導學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4.職業素養教育。把職業素養教育與課程教學內容緊密結合起來,重點圍繞職業道德和職業倫理等方面,加強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教育,在教育過程中強調價值觀的同頻共振,使課程教學的過程成為引導學生學習知識、錘煉心志和養成品行的過程。
5.生態文明教育。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發展理念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的重要論述與授課內容有機融合,加強生態文明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崇尚自然、尊重自然的理念,切實增強學生投身生態文明建設的責任感、使命感。
以上各元素僅是宏觀概括,各課程教師應當根據課程性質、結合課程內容,梳理主講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有效融入到課程教學中。
五、落實渠道
1.課程設置。課程設置應以課程育人為導向,充分挖掘課程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形成各門課程協同育人格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2.課程建設。加強哲學社會科學課程建設,面向全體學生開設涵蓋人文社會和科學素養內容的哲學社會科學課程,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人文素養、認知能力等,守牢校園思想文化陣地。
3.教師隊伍。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增強其育人意識,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素養,引導所有教師樹立“課程思政”理念,積極主動把思想引領和價值觀塑造融入課程教學。
4.教材選用。規范教材的選用,將規劃教材、優秀教材、特色教材等作為教材選用主體,落實人文科學、哲學社會科學課程統一使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確保教材質量。
5.課程大綱。梳理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課程教學大綱中融入“課程思政”目標;合理設計相應教學環節,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學生的學習內容中,體現在學生考核知識中。
6.教學過程。將思想價值引領貫穿課程方案、課程標準、教學計劃、備課授課、教學評價等教育教學全過程,促進教學與育人同向同行,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
7.管理評價。在教學過程管理和教學質量評價中將“價值引領”作為重要監測指標,引導所有課程自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并在教學建設、運行和管理等環節中落到實處。
六、保障措施
1.組織領導。加強組織領導,強化頂層設計,完善相關制度措施,健全工作機構,形成黨政齊抓共管、相關部門各負其責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統籌推進“課程思政”工作。
2.協同聯動。加強教務處、黨委宣傳部、人事處(教師工作處)、學生部(處)、團委等相關部門和各教學單位工作聯動,明確職責,協同合作,互相聯動,確?!罢n程思政”工作落到實處。
3.評價機制。建立科學評價體系,定期對“課程思政”工作實施情況進行評價,使各門課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全流程、全要素可查可督,及時宣傳表彰、督促整改。
4.經費支持。學校設立專項經費保障“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穩步推進。通過項目形式對“課程思政”工作提供資助,并根據考核結果實施動態管理,確保專項建設項目順利實施。
課程思政建設思路和方案篇3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我校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體系,將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尤其是在課程中體現和落實思想政治教育,制定學校推進課程思政工作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根據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教高〔2018〕2號)及湖南省教育廳《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實施意見》(湘教發〔202-〕?35?號)等文件要求,按照《湖南工學院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行動方案》總體要求,深化學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發揮各類課程育人作用,推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總體目標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引導教師自覺將思政教育融入各類課程教學;強化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發揮哲學社會科學育人功能,充分發掘和運用各學科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建設一批充滿德育元素、發揮德育功能的通識教育課程和專業課程。
三、基本原則
?。ㄒ唬﹫猿猪攲釉O計
根據學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工作總體目標,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進一步提高全體教師對課程思政工作認識,提高教師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類課程教學能力,明確課程育人目標、優化教學方案、健全評價體系。
?。ǘ﹫猿指母飫撔?/p>
積極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試點工作。引導教師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各類課程教學,推進現代教育技術在課程教學過程及教學資源建設中的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形成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系統結構性變革,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要為課程思政目標服務,努力實現思政元素全面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ㄈ﹫猿址诸愔笇?/p>
突出前瞻性、可行性和協同性要求,注重統籌思政理論課、通識教育課、素質拓展課和專業課的育人作用。明確各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思路、內容和方法,分類分步有序推進工作。
四、主要任務
?。ㄒ唬┨岣呓處煹恼n程思政意識與能力
1、加強教師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教育技能
加強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增強“四個自信”,提高育人意識,切實做到愛學生、有學問、會傳授、做榜樣。轉變教師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輕價值引領的觀念,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廣大教師樹立“課程思政”的理念,以思想引領和價值觀塑造為目標,帶動廣大教師既要當好“經師”,更要做好“人師”。充分運用學科組討論、老教師傳幫帶、教材教案編寫,本學科先鋒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等手段,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技能培養。有關部門、各學院要充分運用入職培訓、專題培訓、專業研討、集體備課等手段,強化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工作,讓廣大教師能利用課堂主講、現場回答、網上互動、課堂反饋、實踐教學等方式,把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思想引領融入到每門課程教學過程之中。
2、發揮思政教學團隊和示范教師示范帶頭作用
充分利用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優質資源,鼓勵思政課教學名師、示范教師、骨干教師與專業課教師在集體備課、(教研室)工作例會等方面開展聯誼活動,發揮在學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中的帶頭示范作用。
?。ǘ┨嵘颊厝谌胝n程的措施
1、增強通識教育課程育人功能
根據不同學科性質特點,把握好所要挖掘拓展的重點。哲學社會科學類通識課程要突出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重視價值引導和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引導學生自覺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四個自信”。自然科學類通識課程要突出培育科學精神、探索創新精神,注重把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貫穿滲透到專業課教學中,引導學生增強人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意識,明確人類共同發展進步的歷史擔當。人文藝術類通識課程要突出培育高尚的文化素養、健康的審美情趣、樂觀的生活態度,注重把愛國主義、民族情懷貫穿滲透到課程教學中,幫助學生樹立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體育類課程要主動與德育相融合,改革體育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養成運動習慣,掌握運動技能,發展健全人格,弘揚體育精神。
2、加強專業課程的思想價值引領
在專業課教學過程中,重點培育學生求真務實、實踐創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培養學生踏實嚴謹、吃苦耐勞、追求卓越等優秀品質,使學生成長為心系社會并有時代擔當的技術性人才。將價值導向與知識傳授相融合,明確課程思政教學目標,在知識傳授、能力培養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愛黨、愛國、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培養科學精神。將思想價值引領貫穿于教學計劃、課程標準、課程內容、教學評價等主要教學環節。
3、開發具有德育元素的特色課程
根據學校辦學定位和學科優勢,組織知名教授、教學骨干、科研骨干開展具有學科特色的系列講座,宣傳我國現代工業體系建設、科學技術發展、城市規劃、基礎設施建設、交通工程規劃和建設以及對外承建的項目等方面成果,使廣大學生堅定“四個自信”,激發愛國主義情懷和民族自豪感。組織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座,激發學生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的歷史責任與擔當。
?。ㄈ┩晟平虒W質量監控體系
在課程建設、課程教學組織實施、課程質量評價體系建立中,注重將“價值引領”功能的增強和發揮作為首要因素;在教學過程管理和質量評價中將“價值引領”作為一個重要監測指標。從源頭、目標和過程上強化所有課程融入德育教育理念,并在教學建設、運行和管理等環節中落到實處。在課程教學大綱、教學設計等重要教學文件的審核“知識傳授、能力提升和價值引領”同步提升的落實程度;在示范課程的遴選立項、評比和驗收中設置“價值引領”或“德育功能”指標;在課程評價標準(含學生評教、督導評課、同行聽課等)的制定中設置“價值引領”觀測點。
?。ㄋ模┕ぷ靼才?/p>
1、扎實開展“課程思政”的大討論和教學設計活動
在全校組織開展“課程思政”大討論,邀請相關專家、學者對“課程思政”進行專題輔導和深入解讀,加深教師對“課程思政”的內涵、目標及原則的理解,促進教師將思想教育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中,各教研室、實驗中心召開1次“課程思政,立德樹人”專題研討會。
各教學單位實施“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活動。按照方案要求,開展1次以上單位教師參加的示范觀摩聽課,重點對融入課程課堂教學的思政教育元素進行把脈;以課程組為單位全面開展課程思政集體備課活動,著重圍繞“備內容、備學生、備教法”,發揮團隊合力,凝聚智慧,提升課程思政教學效果;不斷總結經驗,優化做法,深化落實“三全育人”教育理念。
2、修訂課程教學大綱
修訂202-版課程教學大綱,將“課程思政”理念融入到人才培養體系中,充分梳理各門課程的德育元素,列入“知識、能力與素質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模塊中,確保每一門課程中有機融入思政元素。
3、建設一批課程思政示范課程
推出一批在全校具有引領作用、育人效果顯著的精品專業課程,打造一批課程思政示范課堂。本學年度各教學單位遴選1-2門課程思政精品專業課程及課堂教學優秀案例。
4、遴選一批課程思政優秀教師
進一步完善《湖南工學院教師課堂教學規范》,嚴格執行聽評課制度,在“學評教”體系中體現育人評價元素;完善課程思政育人評價體系,建立任課教師誠信檔案。本學年度各教學單位選樹一批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立德的課程思政優秀教師。
5、“以賽促教”推進課程思政工作
結合教師教學綜合能力競賽、教師課堂教學競賽及信息化教學競賽等各類各級教學競賽,設立課程思政計分要點,考核參賽教師的課程思政意識、能力及效果,達到“以賽促教”目的。
五、保障措施
?。ㄒ唬┘訌娊M織領導
課程思政工作在湖南工學院思想政治暨意識形態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開展,黨委書記任組長,統籌推進全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工作。
?。ǘ┘訌妳f同聯動
加強宣傳部、教務處、教評中心、人事處、學生工作處、團委等相關部門和各教學單位工作聯動,明確職責,協同合作,確保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落到實處。
?。ㄈ娀ぷ骺己?/p>
建立科學評價體系,定期對課程思政工作實施情況進行評價,使各門課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全流程、全要素可查可督,及時宣傳表彰、督促整改。把教師參與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情況和課程思政效果作為教師考核評價、崗位聘用、評優獎勵、選拔培訓的重要依據;改革學生課程學習評價方式,把價值引領、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的教學目標納入學生的課程學習評價;將各教學單位推進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成效納入單位績效考核評價。
六、本實施方案自頒布之日起施行,由教務處負責解釋。
課程思政建設思路和方案篇4
作為教育教學工作會議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制定出臺了《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實施方案》(簡稱《方案》),在學校已有課程思政建設經驗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建設目標和工作舉措,全面推進學校課程思政建設。
《方案》強調,要緊緊圍繞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創新體制機制,健全具有農科特色的課程思政體系,提高教師課程思政建設意識和能力,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方案》指出,要通過實施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使課程思政理念形成廣泛共識,課程思政建設覆蓋所有學科專業,廣大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全面提升,構建全面覆蓋、類型豐富、層次遞進、相互支撐的課程思政體系。
《方案》明確了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具體舉措。要準確把握課程思政建設內容。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深入開展憲法法治教育、深化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深入開展“偉大抗疫精神”主題宣傳教育。要科學設計課程思政教學體系。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完善人才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將課程思政全面融入課程目標設計、教學大綱修訂、教材編審選用、教案課件編寫各方面,貫穿于課堂授課、教學研討、實驗實訓、作業論文各環節。根據不同課程類型、不同專業類型,實施分類建設,優選、建設通識類課程,打造特色體育、美育類課程,有機融入專業課程,建設社會實踐一流課程。要建立健全課程思政研究體系。開展校、院兩級課程思政建設與研究,依托基層教學組織廣泛開展課程思政教學研究,培育可復制可推廣的課程思政研究成果,組織各級各類教學名師、師德標兵、模范教師、一流課程負責人等帶頭開展課程思政建設。要選遴選推廣課程思政優秀成果。分類梳理各專業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選編課程思政優秀案例,打造具有學校專業特色的“課程思政案例庫”,遴選培育課程思政示范優質課程,打造課程思政示范課程,輻射和帶動其他課程思政建設。要大力提升教師思政育人能力。結合教師黨支部建設、師德師風建設、教職工思想政治理論學習開展相關主題活動,形成思政課教師與專業課教師協同育人機制,營造良好的課程思政育人氛圍,增強教師思政育人意識。舉辦課程思政專題培訓,鼓勵支持教師積極參加全國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和教學實踐研修,提高教師課程思政能力。要加快建設課程思政評價體系。在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教師考核、成果表彰等設置課程思政相關指標,建立多維度課程思政建設考核評價體系,進一步激發學院和教師投入課程思政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課程思政建設思路和方案篇5
一、建設內容
在學校、學院兩個層面分別建立課程思政工作領導小組,重點建設以下內容。
?。ㄒ唬┏闪⑿T簝杉墶罢n程思政研究中心”
學校成立“南京xx學院課程思政研究中心”,所有國家、省一流專業所在二級學院成立“***院課程思政研究分中心”,組建由思政教師、專業教師等參與的研究團隊,聚焦課程思政建設中的重點與難點,著力解決共性和特別問題,探尋獨具曉莊特色、學院特色的課程思政資源、建設路徑。
?。ǘ╅_展“課程思政”專項教改
堅持課程思政導向,針對性地在基礎公共課程、專業教育課程、實踐類課程等各類課程、教材中落實課程思政要求,在將課程思政融入教學建設全過程中予以落實,包括:課程目標設計、課程大綱修訂、教材編審選用、教案課件編寫等各方面,教學設計、課堂授課、教學研討、實踐教學等各環節,教學管理、課堂教學模式等多種變革。
申報表見附件1。
?。ㄈ╁噙x培育“課程思政示范專業”
站在社會、學校、學生關聯發展高度和角度,著眼人才培養和專業全局,著力專業思政。專業思政必須全息滲透,重點落實到培養方案、課程教材建設、教學改革、教師發展與教學成效等方面,努力打造專業在課程思政建設上的特色與亮點,以專業思政引領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示范專業建設申報表”及“課程思政示范專業建設指標”見附件2。
?。ㄋ模╁噙x培育“課程思政示范課程”
打造體育、美育、勞育類特色課程,打造融合思政元素的通識課程;強化專業課程思政功能,強化教材管理;加強實踐課程思政特色建設,推動校級示范性實踐教育基地建設,凝煉實踐教學思政特色。不斷改進課程思政的教育教學方法,豐富課程的思政元素,提高課程思政質量,培育遴選一批“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及時推廣示范課程的新觀念、新思路、好經驗、好做法,積極營造“比學趕幫超”的課程育人氛圍,努力形成學校各門各類課程爭相育人的生動局面。
“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建設申報表”及“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建設指標”見附件3。
?。ㄎ澹╁噙x培育“課程思政示范教學團隊”
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靈魂和主線,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充分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提升教師育人意識和育德能力,培育遴選“課程思政示范教學團隊”。
“課程思政示范教學團隊”以學院各專業為單位加以組建,也可以跨學院、跨專業、跨教研室,可以邀請思政課教師加入。通過加強團隊建設,力爭在專業課程的教學設計、授課內容中充分挖掘思政元素,使專業內容與思政元素相得益彰,同時,能以多種教學手段和表現形式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堅持價值引領、能力培養和知識傳授的有機融合,取得實效。
二、建設時限、經費及要求
“課程思政”專項教改及“課程思政示范教學團隊”建設時限為2年,分重點項目與一般項目,“課程思政”專項教改重點項目資助2萬,一般項目1萬,“課程思政示范教學團隊”重點項目資助3萬,一般項目2萬。
“課程思政示范專業”及“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建設時限為3年,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校內爭創培育階段,自本次遴選結果公布之日起至上報省廳相關項目校內遴選結果公布之日止,第二階段為省、校項目同步建設階段,直到3年期滿。校內所有遴選培育項目資助3萬,獲選省級示范項目另行資助2萬。
課程思政建設思路和方案篇6
為深入貫徹全國全省教育大會、全國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和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的精神,深入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發〔2016〕31號)、中共教育部黨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教黨〔2017〕62號)等文件要求,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體系,將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結合我校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緊緊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牢牢把握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按照“所有課程都有育人功能”的要求,深入挖掘各類通識課程、專業課程及各教學環節育人功能,形成各類各門課程協同育人格局,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建設目標
充分發揮綜合性大學優勢,深入發掘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將知識、能力、價值塑造有效融合到每門課程當中,促進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協同育人,將思政教育融入課程教學全過程,兩年之內實現“課程思政”全覆蓋。建設一批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畢生難忘的課程思政示范系列課程,打造一批課程思政示范專業,培養一批具有親和力和影響力的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和團隊,提煉一系列可推廣的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典型經驗和特色做法,形成一套科學有效的課程思政教育教學質量考核評價體系。
三、基本要求
1.挖掘、激活、利用各類課程的思政元素
哲學社會科學類課程要突出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重視價值引導和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引導學生自覺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四個自信”。
自然科學類專業課程要突出培育科學精神、探索創新精神,注重把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原理貫穿滲透到專業課教學中,引導學生增強人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意識,明確人類共同發展進步的歷史擔當。
工程技術、實驗類專業課程要突出培育求真務實、實踐創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養學生嚴謹求實、吃苦耐勞、追求卓越等優秀品質,樹立心系社會并有時代擔當的精神追求。
人文藝術類專業課程要突出培育高尚的文化素養、健康的審美情趣、樂觀的生活態度,注重把愛國主義、家國情懷貫穿滲透到專業課教學中,幫助學生樹立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體育類課程要主動與德育相融合,改革體育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養成運動習慣,掌握運動技能,發展健全人格,弘揚體育精神。
2.精準把握課程思政的教育教學重點
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立志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
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到課程教學過程中,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加強新發展理念教育,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融入課程教學,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社會發展觀和人生發展觀。
加強“三大文化”教育,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課程教學,加強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引導學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加強專業職業素養教育,把專業職業素養教育同課程教學內容緊密結合起來,加強職業道德、專業倫理、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教育。
加強法治教育,在相關課程中滲透法治教育,增強大學生的法治意識、規則意識、程序意識、平等意識、權利意識、法治思維,堅定大學生的法治信念。
四、重點任務
1.創新教學設計。完善現有課程教學大綱和教案,在教學目標中增加“課程思政”目標,探索最有效的多樣化教學方法,根據“課程思政”目標設計相應教學環節,創新教學活動,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體現在學習評價方案中。將“課程思政”建設情況作為專業評估、學位點申報的重要觀測點,將“課程思政”的要求納入人才培養方案。(責任單位:教務處研究生院)
2.提升教學能力。組織專題輔導,邀請相關專家學者對“課程思政”深入解讀,加深對“課程思政”的內涵、目標及原則等的理解。開展學習討論活動,以提高每位老師對加強課程思政重要性的認識。通過教學觀摩、教學競賽、教學研討等活動,提升“課程思政”教學能力。(責任單位:教務處教師發展中心研究生院)
3.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全面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積極引導廣大教師做“四有”好老師,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責任單位:人事處教務處)
4.建設示范課程和示范專業。制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評價標準,開展示范課程遴選活動,打造200門左右示范課程,發揮引領作用。將思想政治理論課納入示范課建設,實施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創優計劃。在“課程思政”有基礎,思政元素較充足,能體現學科優勢、教學優勢、課程優勢的本科專業中遴選部分專業,打造成“課程思政”示范專業。(責任單位:教務處研究生院)
5.開發特色課程。結合時代特點和安徽特色,發揮學校學科優勢,采取名家授課、專題講座等形式,打造一批“課程思政”特色課程、精品課程。充分利用教育信息技術,加強網絡教育資源建設,開發一批在線開放課程。(責任單位:教務處研究生院)
6.加強教學團隊建設。明確團隊教師的選拔要求和育人責任,建立團隊教師的培養機制、運作機制和協調機制,培育20個左右“課程思政”教學團隊,培養一批首席專家和教學名師,不斷增強團隊整體教學能力,發揮團隊示范作用。(責任單位:教務處研究生院)
7.完善課程評價。在課程教學大綱、教學設計等重要教學文件的審定中要考量“知識傳授、能力提升和價值引領”同步提升的實現度。在精品課程、重點課程的遴選立項、評比和驗收中應設置“價值引領”或者“育德功能”指標。在課程評價標準、教學比賽、課堂優秀教學獎評比的制定中設置“價值引領”的觀測點。(責任單位:教務處研究生院)
8.總結典型案例??偨Y“課程思政”教育效果好、學生反響佳的教學案例,形成參考性強、推廣價值高的典型案例,為提升課程育人效果提供參考借鑒。(責任單位:黨委宣傳部教務處研究生院)
五、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學校思想政治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統籌推進全校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工作;建立由黨委宣傳部牽頭負責,教務處、研究生院、人事處、學生處、團委、教師發展中心、馬克思主義學院等相關職能部門和學院各負其責,協同配合的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工作機制。
2.強化工作考核。把教師參與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情況和課程思政效果作為教師考核評價、崗位聘用、評優獎勵、選拔培訓的重要依據;改革學生的課程學習評價方式,把價值引領、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的教學目標納入學生的課程學習評價;將學院推進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成效納入學院績效考核評價。
3.完善激勵機制。將課程思政工作納入學校教學改革項目,通過項目的形式對課程思政工作提供資助;試點或立項課程給予課時工作量上的相應比率增加,確保專項建設項目順利實施;學校設立專項經費,為課程思政工作有序推進提供保障。
課程思政建設思路和方案相關文章:
★ 產品售后服務方案
課程思政建設思路和方案工程制圖 課程思政建設思路和方案怎么寫
本文來源:http://www.hiltongrandvacatioins.com/fanwendaquan/115161/






文檔為doc格式
上一篇:幼兒園防性防侵害工作方案【6篇】
下一篇:巡視整改方案(通用6篇)